榆林学院屈雷:最美的师是责任心
发布日期:2020年07月14日 22:16 来源:
榆林学院屈雷:最美的师是责任心
(学生记者:康梦煜王鑫羽樊玉晨)
屈雷,临床兽医学博士,三级樱, 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榆林 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绒 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陕西省先 进工作者,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榆林 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市优秀科技工作 者,并于2016年被评为陕西省教学名师。 从2005年起,他创建了榆林学院生命科 学研究中心,主持建成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是陕 西乃至西北地区唯一从事绒山羊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
无所畏惧科学心
屈雷老师在整个榆林学院甚至跡 市都是名人,大家提起他,谈论最多的 话题都是围绕着他的科研项目,从2005 年起,创建了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 心,主持建成陕西省陕北绒山羊工程技 术研究中心,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唯一 从事绒山羊研究的专业科研机构。作为 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高 产绒量转基因绒山羊新品种 培育”子课题主持人,对课 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 格设计,于2015年获得世界 上最大种群的基因编辑(或 转基因)高产绒量型和快长 型陕北白绒山羊29只,创制 了新的陕北白绒山羊育种材 料,从根本上改变陕北白绒山羊种群结 榆,大幅度提高绒毛品质和产量,增加 养殖效益。另外,在舍饲绒山羊的圈舍 建设、营养需要、繁殖技术、疫病防控 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 究工作,先后主持并实施科技部星火计 划项目1项,陕西省科技统筹计划项目 地方重大专项1项,陕西省科技统筹重 点项目1项,市级重大专项2项,横向 项目2项,科研总经费达1352.20万元。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国家实用 新型发明专利5项。他的研究成果取得 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榆林 市绒山羊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了 巨大的朧支撑作用。
问起屈雷的童年时,他说自已是土 生土长的农村娃,小时候他的世界非常 小,在小学毕业前他甚至从未去过乡政 府。第一次对自身的学习产生意识还是 在初中阶段,屈雷指着办公室的墙说,
“我的初中班主任,在我们班实施了一 个办法。在我们教室的土墙上,写满了 学生的名字,以名字为基点,每个名字
的上面都有一条线,这条线的长短是按 照考试成绩的高低画上去的。我的线最 长,比我们班的第二名长出远远的一大 截。这 始恥并且有了目标。”从
他的叙述中,记者感觉到,那条线对于 他的成长来说是多么的意义非凡啊。后 来上了高中,屈雷才第一次见到了县城, 这让他一时间感到有些茫然。然而家庭 的贫苦依然困扰着他,他意识到只有知 识才能改变命运,这使得他异常坚决地 走在求学的路上,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可以改变父辈的很辛。每个人都会面临 人生的抉择,一旦选择了就要坚定地走 下去。高考成绩出来后,他成了他们村 里的首个大学生。第一次离开家乡的他, 对城市几乎没有概念,甚至没有见过高 楼,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陌生 的,这让屈雷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 渴望学习的心情。“大一、大二的时候, 我经常泡在图书馆看书,各类名著我都 会看,我清晰地感觉到自己懂得太少, 但那时却很少在自己的专业上下设。“
1993年,屈雷在西』做林科技大学 兽医系毕业,并获得了农学学士学位。 本科毕业后,屈雷的家庭已然负债累累, 为家庭经济而工作成了唯一的选择,他 放弃了在当时的发达地区工作的机会, 毅然回到了榆林。回榆后,屈雷被分配 到了榆林学院(当时叫榆林高等专科学 校)。至此,他成为畜牧系的一位教师, 先后担任《家畜解剖组织学》、《家畜 传染病》《动物寄生虫病学》等多门课 程的主讲,为榆林市的畜牧业发展输送 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屈雷并不满足于自己的付出,为了 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选择了继续深造。 他说:“人这一生的奋斗大多都是从零 开始、从无到有的,而我的生活是以从 负到零为起点的。”比别人更加沉重的 经济负担使得屈雷不再迷茫,他终于找 到了自己的方向,他开始明白,只有坚 持走下去才是唯一的出路,为了实现自 己的理想,为了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了彻底脱离贫困,他选择继续深造。 随后的硕士、博士学习阶段,屈雷所学 的专业仍然与兽医有关。在1998年,屈 雷开始攻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哺乳动物 胚胎工程方向的硕士学位,2001年,屈 雷接着考取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临床兽 医学专业动物干细胞工程方向的博士研 究生,从事“人和动物角膜和皮肤组织 工程的研究” □毕业后回到工作岗位, 他用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不停地写报告, 一次次地申请实验室,孤身一人就铺开 了创建实验室的蓝图。终于在2008年, 由屈雷博士负责的“陕北白绒山羊工程 技术中心”通过陕西省科技厅组织的专 家论证。至此,榆林学院乃至榆林市第 一次拥有了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赤诚返璞育人心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在钻研科学的同时,屈雷也把自己很大一部分的精力投入到教学方面,以培育杰出人才为己任,站上大学的讲台步入他授业解惑的漫长之路,并于2005年创建了榆林学院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在投身科学研究的年年岁岁中,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坚持钻研的 科研精神。在任职期间,他传授给学生 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而且还有他多年如 一日的科研态度,汗水积蕴了他的研究 经验,鬓间隐隐闪烁的灰白色透露出他 提炼智慧的日日夜夜,这种坚持不懈、 永不言弃的精神无不震撼着莘莘学子, 他在榆林学院屹立成一颗坚挺不倒的巨 树,向人们宣扬他为世界作科研、为国 家培育人才的心声。
“我记得他略带榆林口音的普通话,我记得他简洁明了的板书,我记得 他治学ra认真的态度”,一位曾经求学于屈雷辫的学纹是说。蓝色祠衫,一贓了几十年的手表,一条黑色的休闲裤,这身随意的装扮让教授屈雷显得格外低调,没有架子的屈雷教授 让学生和他的科研团队更亲近自己。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 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 十万栋梁。具有超人才学的屈雷教授不 仅是科研队伍中的一颗明星,而且是教 师中的景星麟凤。有课的时候屈雷教授 在上课前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整理好自己的讲义,啜一口钟爱的热茶,镜片后的双眸时而停驻在字迹满满的纸张 上,时而模糊焦点深陷思考,上课铃声响起还会为他的眼睛再增添几分光亮。
深受学生尊敬和仰慕的他,课堂上总是鲜有人缺席,在满教室学生目光的汇聚处,那是屈雷教学的神情, 间或讲到激动之时昂头摆手,谈及重要之处转身书写,字里行间是他对学生们未来的希冀。
从专注学习与教学的细致入微和良苦用心,学生们显而易见的是,屈雷教授将很细微的事情用生命投入,不止是为了谋生,更是人生价值的追索,用身体力行阐述了深刻的哲理:心念纯粹的时候才能耐得住当世的琐碎于浮华,才能有所学、有所进。
釆访的最后,记者谈论起理想和事业,屈雷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他说:“能从一无所有到什么都有,靠的是心里的一份坚持,一种扎根的态度。”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深知农民的苦,“我想 我的事业和我对这片土地、对农民和家乡的感情是分不开的。“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艰苦命运和现状,仅仅依靠勤劳与付出是很难改变的,农民的苦从根本上需要现代化、 高效率的科学技术。正是这最最简单的念想,让他心系家乡,带着所学扎根故乡,十年如一日曜持着走了下来。
在教学的这些年月里,屈雷教授留一份勤勉在指尖、在眉心,以钻研刻苦的姿态对待科学,以爱护负责的态度对待学生,作为学院三级教授,屈雷说: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可以交给年轻教师的,那就是一份责任心。不单单是在工作上的爱岗敬业,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更是对学生的爱。我们站在这个讲台上不仅仅是上一堂课、面对一群学生这样简单,这背后还有许许多多家庭的责任,如果老师们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在学校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未来可以改善自己的家庭,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我们搞教学时拥有这样一个境界,那么这就非常有价值了. “
教师的才德大大地影响着学院的发展,屈雷老师无疑可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当他把自己的一切交付给了学校,交付给他所热爱的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