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榆林学院再次获评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单位
发布日期:2023年12月06日 14:13 来源: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陕西省教育厅通报表彰了2022年度考核优秀单位,这是我校继2021年领导班子荣膺优秀之后,再次获评省属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真心实意、精心指导,得益于榆林市委市政府真金白银、大力支持,得益于全体师生员工真抓实干、追赶超越;也是对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担当奋斗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全校师生追赶超越、艰苦创业的激励、鼓舞和鞭策,充分体现了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
2022年,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精神,矢志不移改革创新,凝心聚力追赶超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资政育人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全面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是党建思政工作开创新局面。学校党委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班子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出台《中共榆林学院委员会关于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同向聚合、深度融合。学校精心组织开学第一课,把《平凡的世界》作为“开学礼”赠给新生,勉励莘莘学子在平凡的世界走出不平凡的人生。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组织学生排演红色校史剧目《播火者》《李子洲在1929 》等,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出台《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常态化开展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承办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班,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陕西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通过“最美阅读人”“十大奋斗青年”评选,打造奋斗广场等培养师生奋斗精神。压紧压实意识形态责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稳固各类思想阵地话语权。高标准高质量完成省十七运志愿服务及演出任务。按照“科学精准、严格温馨”的方针,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以最小代价取得最大的成效。
二是顶层设计谋划迈出新步伐。学校党委班子严格落实“约法十章”,带头抓好“十个落实”,积极“跑三”;处级干部“三晒三看”比水平、比能力、比担当;教师们强教学,争项目;让躺平者站起来,让慢步者跑起来。为确保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稳步推进,结合发展实际,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制定实施“六个一”战略举措:确立一个定位,即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实施一个战略,即人才强校战略;建立一个机制,即竞争中成长成才新机制;坚持一个理念,即开放办学协同共赢;发扬一种精神,即奋斗精神;实现一个目标,即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建设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学校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产业发展特点,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始终坚持本土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战略目标更加清晰,发展动能愈发强劲。
三是人才培养质量取得新突破。毕业生就业率和考研率录取率居省内同类院校前列。学校主动吸纳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将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逐年攀升。现有9个硕士点均已招生,研究生顺利毕业并实现高质量就业。招生位次大幅提升,文史类录取位次较上一年提高482位,理工类提高2761位,中外合办专业提高4469位,提升幅度居省内第一,国内遥遥领先。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四是科学研究水平实现新跨越。紧紧围绕榆林能源化工、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及10条重点产业链,学校在组建大平台、大团队、出大成果上狠下功夫,形成了完整的研发闭环。科研水平再创新高。获批各类科研项目立项经费1.65亿元,获批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89项,厅局级项目173项。获省部级奖项12项,省级科研平台4个,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1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2个。学校研发的兰炭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神木东风金属镁业、陕西东鑫垣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合同金额4600万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五是人才强校战略焕发新活力。学校党委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多措并举、多元联动、多点发力,开创了人才工作新局面。成立了榆林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根据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需要,从西安交通大学聘请两位高水平人才担任二级学院院长。选派优秀干部到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交流学习,促进年轻干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在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厦门大学等知名高校开展专题培训,促进广大教师和干部解放思想、开拓眼界、锤炼能力。全年引进博士50名,89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获评3级教授3人,成为榆林引才聚智的“排头兵”。高层次人才数量和高级职称教师占比均处在省内同类高校第一方阵。深入实施“三个第一”强师行动,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人才队伍第一资源、改革创新第一动力,突出“重实绩、重贡献”导向,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大先生”教师队伍。
六是服务地方能力达到新高度。学校始终坚持“扎根榆林、研究榆林、服务榆林、贡献榆林”的定位,主动服务地方需求,聚焦“三文”“三黄”“三化”,以师范为底色,能源化工和生命科学为特色,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多项成果实现转化,转化金额2300余万元;与榆阳区共建“榆林现代农业产业学院”,引导广大师生走向田间地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科技长在泥土里;与榆林市共建“榆林羊绒毛产业与时尚创新研究院”,助力榆林打造西部地区羊绒毛产业创新高地;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为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一区三基地”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七是综合治理效能展现新面貌。新校区建设如火如荼,榆林市委市政府在科创新城一次性规划土地3540亩,投入50多亿元,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真抓实干,全力支持新校区建设,目前,先导工程(一期)按照预期时间稳步推进,主体工程(二期)有望2024年开工建设,这为实现更名大学,建设党和人民满意、榆林市满意、全体师生满意的“三满意”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榆林学院正处在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和实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正处在通过追赶超越“厚基础”转入“强特色”的关键阶段。学校党委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贯彻百年校庆大会精神,锚定“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始终保持“在弦上”的赶考姿态、“在肩上”的责任担当、“在路上”的韧劲定力,聚力更名大学,全力追赶超越,奋力谱写新时代榆林学院高质量发展篇章,倾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陕西新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