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李震教授来我院作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2015年06月18日 16:25 来源:校友(基金)办
· 2015年5月13日,晚7点30分,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震在5406教室作了题为“中国当代文艺的四次浪潮”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文学院贾永雄书记主持,校友办王老师以及文学院教师苏晓暹,冯涛、杨程茜等参加本次讲座。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100多名学生聆听了此次讲座。
李震教授于1981—1984年曾在我院中文系任教,系我院校友,任教期间创办北斗学社和未来诗社。
讲座开始后,李震首先以板书的形式画出坐标,用来描述当代中国文学发展轨迹。围绕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系统地概括出四次浪潮。
在李震看来,第一次是1978年—1985年的反思与回归浪潮,这一时期的反思是一场在政治现场进行的反思,就好比一个人遭到毒打后,忍痛爬起来找凶手的一样,是一种非人性取代了人性的伤痕文学;而回归,主要是指艺术的回归和人的回归,进行主体性的大讨论,关于人的尊严、价值的讨论,这一时期现实主义回归、现代主义回归则是文学发展的两条主线。
第二次则为探索与实验浪潮,从1985年到1989年,这是文学发展的黄金阶段,与政治、经济无关,完全按照文学自身规律进行探索,诗歌、电影都在探索“可能性”,正如李震说的“这一阶段尽管时间短暂,但它所种下的种子在几年、几十年之后结出累累硕果,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构思出来的”。
第三次是市场化与大众会浪潮,1992年—2000年,“市场化”和“大众化”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庞然大物,在市场化的同时把文学艺术的精典集中起来,这个阶段文学价值观呈下滑趋势,散文挂着休闲文化的标签成为主流文化,长篇小说主要则是80年代埋下的种子在90年代结出的硕果。
第四次是全球化与媒介化浪潮。2000年至今,全球化即经济一体化与信息传播一体化,现代社会媒介技术发展迅速,网民数量极大,网络写作也成为潮流,媒介的介入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多种媒体的冲击与发展之下,中国文艺获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危机。当然,这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最后,文学院师生从文学、媒介等方面入手就大家有所困惑的问题向李震老师提问,李震都一一回答,李震也告诫喜欢文学的学生说:“大学生要以知识分子自居,对自己有要求,想出人头地就认真读书。”
李老师与文学院教师老师交流 摄影:李昭霞